《TED中文》文字稿:你的“护肤”也许正在毁你的皮肤|郝宇
简体
我现在手里面拿了一只纸飞机。是用最最普通、最最常见的A4纸折成的,就是大家生活中、工作中最常见的那种A4纸。但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大家有想过一张标准的A4纸有多厚吗?我看到有些朋友可能开始要翻手机百度了,其实不用,一张标准的A4纸的厚度只有0.1毫米厚,也就是一根头发丝那么厚,而0.1毫米恰恰就是我们皮肤的表皮的厚度。没错,就是这么薄的皮肤承担了保护我们的所有重责。
说起皮肤,咱们人类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为什么?其实我们应该算是一个无毛裸体的灵长类动物,当然在很多重要的部位,我们人类还是依然保留了毛发。当然跟我们灵长类的亲戚伙伴相比较而言,咱们人类绝对算得上是在大自然里面“裸奔”了。所以自从我们人类在数百万年的进化当中学会了直立行走,当然在十万年前褪去了毛发,我们裸露的皮肤就成为大自然当中非常奇特的一个存在。一方面呢,它是一个特别精美的演化的产物,另外一方面,它又见证了咱们人类所有文明史的变迁。
首先,咱们的皮肤是一个器官。没错,它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层皮哦,它跟咱们的大脑、心脏一样,咱们的皮肤也是一个器官,而且还是咱们身上最大最复杂的器官。有多大呢?一个成年人的皮肤展开以后有将近2个平方米这么大。而说起复杂,我想请今天的朋友们伸出右手的大拇指来比划一下。没错,就在像我们的大拇指尖这么大的一平方厘米大小的皮肤上面,就布满了25厘米的神经、60厘米的毛细血管、500个汗腺、600个毛囊皮脂腺,还有1500个神经末梢。而这么复杂的器官,其实在大自然的造物主面前,被造出来只为了一个目的:就是帮助我们人类在残酷的大自然当中活下来。而我们的皮肤就是帮助我们活下来,保护我们的那一件神奇的护甲。
而说起我们这个神奇的护甲的神奇之处啊,跟大家分享几个。
首先,作为这个护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角质层,它真的是又轻薄又致命。它有多薄?刚才我们说表皮是0.1毫米,而我们的角质层就只有20微米这么薄,真的叫薄如蝉翼。但是同时它又非常致密,外界的细菌灰尘进不来,咱们体内的水分都甚至能保护得住。要知道咱们体内70%可都是水啊,失去了皮肤的保护,那咱们人体很快就会脱水而死。
而且,咱们的皮肤为了保护我们,还是我们身上自我更新速度最快的器官之一。可能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咱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有四千万个表皮细胞脱落下来,而一年算起来,一个成人差不多有4公斤这么多,人的一生差不多算起来有320公斤,差不多就是五个成年人的体重那么多的表皮细胞会脱落下来。而且每27到45天,咱们的表皮细胞就会全部更新一次。什么意思?基本上我们每个月每个人都有一张新脸,没错。
而第二个神奇所在就是咱们的皮肤还是一个特别强大的杀菌和抗菌的武器。这得益于在咱们皮肤上面跟我们一起生活了将近百万年的种类超过有1000种,而且数量超过了1000亿的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这里面包括了细菌、真菌、噬菌体,甚至还包括了一些小动物。当然大家不用惊慌,为什么?因为这些可爱的微生物不但不会给我们造成伤害,其实反而和咱们自己的免疫系统共同形成了咱们抵抗外敌的防御屏障。它们在一起来帮助我们抵抗那些大自然里面凶猛的那些致病的病菌。
而除了我们的皮肤是一个杀菌抗菌的大杀器以外,咱们的皮肤还有一个神奇所在,就是黑色素。黑色素是干什么用的?是用来帮我们抵御阳光中的紫外线。要知道紫外线可是地球生命的头号杀手,这也是为什么在地球上面的所有的生命在进化演化的过程当中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保留了黑色素。当然我们人体的皮肤也不例外,哪怕我们脱去了毛发,我们的皮肤依然顽强地保留了黑色素。而且咱们的皮肤还非常的聪明和智能。这些黑色素当分泌和转移出来之后,它们会优先排列到咱们细胞最重要但同时又是最脆弱的细胞核的上方。这就相当于给细胞核撑开了一把保护伞,来对抗、来遮挡那些最能够伤害细胞核的紫外线。所以有的时候我们也称这些黑色素是我们的生命之伞。
当然除了黑色素以外,咱们的皮肤还有一个特别让科学家着迷的神奇之在,就是咱们的皮肤是我们成年了以后除了肝脏以外,皮肤是唯一一个还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的器官。要知道咱们的心脏、大脑成年了以后,一旦受到损伤就没有办法再通过再生能力恢复了。而皮肤不一样,哪怕我们已经是垂垂暮年,皮肤受伤了以后依然还能够靠着强大的自我再生能力恢复。
当然,皮肤的神奇的功能可不只这些,不只我们刚才提到的从生物学或者生理学上面的这些神奇的功能,皮肤还有一个功能非常的神奇,就是皮肤是我们身体唯一的具有社会属性的器官。
这点和我们的心肝脾肺肾这些重要器官很不一样,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皮肤在最外面,所以我们皮肤的每一个变化,它的颜色是黑是白,有没有斑点,有没有皱纹,都透露出了重要的社会信号,成为我们社交属性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咱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很多的精力精心地打扮梳理我们的皮肤。当然有的时候这些方法其实有一点点奇怪,没关系,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皮肤所透露出来的社交属性,在我们漫长的人类文明的演化史当中,它最后沉淀成为我们文化里面的那些审美偏好。而这就造成了一个非常神奇的矛盾和偏差。什么矛盾和偏差?就是我们皮肤作为器官所本来承担的健康之美和皮肤作为一个社交属性的器官所承担的社会之美,通常它们是不统一的,会发生矛盾。或者准确地说,在人类文明史上这二者从来就没有统一过。
但这一点我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在咱们中国就有这样的例子,在中国就有近千年的女性以裹足为美的文化偏好。当然不只在中国,其实我们看全世界各个地方、各个文明都有类似的现象。譬如在欧洲就有束腰,把女生的腰扎得只有一围这么多;在非洲有盘唇族;在东南亚泰国存在着这样的审美偏好,女孩子从小就要一个个的套着项圈,直到把脖子拉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长度。而在这些我们现在看起来非常奇怪的审美偏好的背后,其实都是我们的身体在付出惨痛的健康的代价。
但是如果你认为我刚才提到的这些所谓的审美偏好都是过去的历史,已经都变成教科书里面的存在的话,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并不是。这些审美偏好依然还顽强地存在,而且非常强烈地左右着我们的选择。
给大家举一个非常熟悉的就在大家身边的例子,白。我相信很多中国女孩子一定会同意我,我们大家多少都会喜欢皮肤白一点。咱们中国有句俗话叫“一白遮三丑”,是不是?但其实喜欢肤色白不只是中国人,全世界都喜欢,甚至还包括欧洲。你可能觉得欧洲是白人,他们也喜欢白吗?而且我知道现在欧洲不都是喜欢以晒得黑黑的肤色为美吗?其实不是的。欧洲喜欢这种古铜色的晒黑的肤色也只是近一百年以来,伴随着中产阶级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崛起,特别是女性的独立以后才产生的审美转变。在这之前,其实欧洲一样,也是以肤色白为美的。为什么?这其实背后透露出是我们人类文明当中一个重要的不同阶层的符号和象征。
因为自从人类文明诞生,开始产生阶层的差别的时候,其实贵族阶层由于他们不再参加野外的体力劳动,他们肤色自然开始变得白皙一点。而同时,肤色白就成为了这些权贵阶层的象征和符号,而肤色黑就成了劳动阶层的象征和符号。而这种审美的偏好一旦形成,一旦凝固下来,它们的强大有的时候超乎我们的想象,甚至你哪怕贵为国王都需要遵守和服从。
举个例子,大家看到我们其实很熟悉的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大家对于这个女王的最强烈的印象应该就是她那每一次公开露面的时候涂着厚厚的铅粉,近乎于苍白的这样的一个面孔。但其实大家知道吗?伊丽莎白女王本身其实是继承了她母亲安妮博林的小麦色的肤色,但是哪怕贵为女王的伊丽莎白也依然要服从当时的文化偏好,身为贵族怎么可以是深肤色,必须要涂上厚厚的铅粉。而受制于当时的技术条件,伊丽莎白一生也深深地遭受着当时这种醋酸铅铅白的毒害。
当然,如果大家觉得说那可能是过去的技术条件,那现在技术进步了,现在如果我们还想白,技术上能够实现吗?答案是肯定可以。其实科学家早就已经搞清楚我们黑色素的形成、转移的各种各样的机制,同时科学家还找到了各种有效的分子,甚至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高精尖的仪器。我可以简单地来说,现在的科学技术想要清除我们皮肤里的黑色素,四个字:随心所欲。但是我们要注意,如果这些技术是拿来帮助我们治疗疾病的,那没问题,但是如果是为了审美的裹挟,那么背后所带来的风险,是不是还值得我们去承担就不一定了。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一个担忧是个假设的命题,那么我接下来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数字。这是根据中国女性的一份皮肤调查报告,在中国,敏感皮肤的发生率已经高达了36%,而在这中间,21到25岁的年轻的中国女孩子敏感皮肤的发生率已经高达了47%。什么意思?就是每两个年轻女孩子中,有一个人的皮肤就是不健康的。
而除了这样的敏感皮肤发生率之外,我再和大家分享一组数字。
中国现在的医美整形的市场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每年有2000万次的医美整形正在发生,而在这中间90%都是女性。而她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4岁,而在这中间,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占到了83%,也就是绝大多数。同时还有另外一个数字特别值得我们警醒:就是18.81%的医美整形的消费者,她们的年龄是在19岁以下。而在所有的医美整形的项目当中,风险最高的之一,在面部拿着手术刀去动手术的这样的项目,在中国排名第一。
所以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我想说科技的进步到底是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一个结果?可能真的需要我们去好好地反思一下。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医美手术最开始诞生出来的本质是帮助我们治病的。例如,像我们大家熟知的唇腭裂,那么我们的医美整形手术就是帮助这些天生有唇腭裂的残疾儿童,能够给他们一生,还给他们一个天使般的笑容。但是这些手术如果是被我们所谓传统意义的文化意义上面的美所裹挟,那么这样的一个后果是不是应该值得我们警醒呢?
让我们再回头看一看我们开始提出来的那个神奇的矛盾:皮肤作为一个器官所承担的健康之美,同时它也承担着社会意义上面的文化之美。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在过去从来没有被统一过,在今天好像也没有被统一,但是在未来它们是不是能被统一?答案也许只有在你的心里。而且尤其对于未来,科技进步更加迅速,那么我们手里面到底掌握的是原子弹还是原子能,只在你我的选择。当然,在最后,我衷心地希望咱们每个人心中还是都能够找到那个健康美和文化美的和谐和统一,因为说到底,我们的美不应该由这个社会、由别人来定义,而应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谢谢!
繁體
我現在手裡面拿了一隻紙飛機。是用最最普通、最最常見的A4紙折成的,就是大家生活中、工作中最常見的那種A4紙。但是我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大家有想過一張標準的A4紙有多厚嗎?我看到有些朋友可能開始要翻手機百度了,其實不用,一張標準的A4紙的厚度只有0.1毫米厚,也就是一根頭髮絲那麼厚,而0.1毫米恰恰就是我們皮膚的表皮的厚度。沒錯,就是這麼薄的皮膚承擔了保護我們的所有重責。
說起皮膚,咱們人類絕對算得上是一個異類。為什麼?其實我們應該算是一個無毛裸體的靈長類動物,當然在很多重要的部位,我們人類還是依然保留了毛髮。當然跟我們靈長類的親戚夥伴相比較而言,咱們人類絕對算得上是在大自然裡面「裸奔」了。所以自從我們人類在數百萬年的進化當中學會了直立行走,當然在十萬年前褪去了毛髮,我們裸露的皮膚就成為大自然當中非常奇特的一個存在。一方面呢,它是一個特別精美的演化的產物,另外一方面,它又見證了咱們人類所有文明史的變遷。
首先,咱們的皮膚是一個器官。沒錯,它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層皮哦,它跟咱們的大腦、心臟一樣,咱們的皮膚也是一個器官,而且還是咱們身上最大最複雜的器官。有多大呢?一個成年人的皮膚展開以後有將近2個平方米這麼大。而說起複雜,我想請今天的朋友們伸出右手的大拇指來比劃一下。沒錯,就在像我們的大拇指尖這麼大的一平方釐米大小的皮膚上面,就布滿了25釐米的神經、60釐米的毛細血管、500個汗腺、600個毛囊皮脂腺,還有1500個神經末梢。而這麼複雜的器官,其實在大自然的造物主面前,被造出來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幫助我們人類在殘酷的大自然當中活下來。而我們的皮膚就是幫助我們活下來,保護我們的那一件神奇的護甲。
而說起我們這個神奇的護甲的神奇之處啊,跟大家分享幾個。
首先,作為這個護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的角質層,它真的是又輕薄又致命。它有多薄?剛才我們說表皮是0.1毫米,而我們的角質層就只有20微米這麼薄,真的叫薄如蟬翼。但是同時它又非常致密,外界的細菌灰塵進不來,咱們體內的水分都甚至能保護得住。要知道咱們體內70%可都是水啊,失去了皮膚的保護,那咱們人體很快就會脫水而死。
而且,咱們的皮膚為了保護我們,還是我們身上自我更新速度最快的器官之一。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咱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有四千萬個表皮細胞脫落下來,而一年算起來,一個成人差不多有4公斤這麼多,人的一生差不多算起來有320公斤,差不多就是五個成年人的體重那麼多的表皮細胞會脫落下來。而且每27到45天,咱們的表皮細胞就會全部更新一次。什麼意思?基本上我們每個月每個人都有一張新臉,沒錯。
而第二個神奇所在就是咱們的皮膚還是一個特別強大的殺菌和抗菌的武器。這得益於在咱們皮膚上面跟我們一起生活了將近百萬年的種類超過有1000種,而且數量超過了1000億的各種各樣的微生物。這裡麵包括了細菌、真菌、噬菌體,甚至還包括了一些小動物。當然大家不用驚慌,為什麼?因為這些可愛的微生物不但不會給我們造成傷害,其實反而和咱們自己的免疫系統共同形成了咱們抵抗外敵的防禦屏障。它們在一起來幫助我們抵抗那些大自然裡面凶猛的那些致病的病菌。
而除了我們的皮膚是一個殺菌抗菌的大殺器以外,咱們的皮膚還有一個神奇所在,就是黑色素。黑色素是幹什麼用的?是用來幫我們抵御陽光中的紫外線。要知道紫外線可是地球生命的頭號殺手,這也是為什麼在地球上面的所有的生命在進化演化的過程當中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保留了黑色素。當然我們人體的皮膚也不例外,哪怕我們脫去了毛髮,我們的皮膚依然頑強地保留了黑色素。而且咱們的皮膚還非常的聰明和智能。這些黑色素當分泌和轉移出來之後,它們會優先排列到咱們細胞最重要但同時又是最脆弱的細胞核的上方。這就相當於給細胞核撐開了一把保護傘,來對抗、來遮擋那些最能夠傷害細胞核的紫外線。所以有的時候我們也稱這些黑色素是我們的生命之傘。
當然除了黑色素以外,咱們的皮膚還有一個特別讓科學家著迷的神奇之在,就是咱們的皮膚是我們成年了以後除了肝臟以外,皮膚是唯一一個還具有強大的再生能力的器官。要知道咱們的心臟、大腦成年了以後,一旦受到損傷就沒有辦法再通過再生能力恢復了。而皮膚不一樣,哪怕我們已經是垂垂暮年,皮膚受傷了以後依然還能夠靠著強大的自我再生能力恢復。
當然,皮膚的神奇的功能可不只這些,不只我們剛才提到的從生物學或者生理學上面的這些神奇的功能,皮膚還有一個功能非常的神奇,就是皮膚是我們身體唯一的具有社會屬性的器官。
這點和我們的心肝脾肺腎這些重要器官很不一樣,原因很簡單,因為我們皮膚在最外面,所以我們皮膚的每一個變化,它的顏色是黑是白,有沒有斑點,有沒有皺紋,都透露出了重要的社會信號,成為我們社交屬性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也是為什麼咱們每個人每天都會花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精力精心地打扮梳理我們的皮膚。當然有的時候這些方法其實有一點點奇怪,沒關係,但是我們要知道,這些皮膚所透露出來的社交屬性,在我們漫長的人類文明的演化史當中,它最後沈澱成為我們文化裡面的那些審美偏好。而這就造成了一個非常神奇的矛盾和偏差。什麼矛盾和偏差?就是我們皮膚作為器官所本來承擔的健康之美和皮膚作為一個社交屬性的器官所承擔的社會之美,通常它們是不統一的,會發生矛盾。或者準確地說,在人類文明史上這二者從來就沒有統一過。
但這一點我相信大家肯定都知道,在咱們中國就有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就有近千年的女性以裹足為美的文化偏好。當然不只在中國,其實我們看全世界各個地方、各個文明都有類似的現象。譬如在歐洲就有束腰,把女生的腰扎得只有一圍這麼多;在非洲有盤唇族;在東南亞泰國存在著這樣的審美偏好,女孩子從小就要一個個的套著項圈,直到把脖子拉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長度。而在這些我們現在看起來非常奇怪的審美偏好的背後,其實都是我們的身體在付出慘痛的健康的代價。
但是如果你認為我剛才提到的這些所謂的審美偏好都是過去的歷史,已經都變成教科書裡面的存在的話,我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並不是。這些審美偏好依然還頑強地存在,而且非常強烈地左右著我們的選擇。
給大家舉一個非常熟悉的就在大家身邊的例子,白。我相信很多中國女孩子一定會同意我,我們大家多少都會喜歡皮膚白一點。咱們中國有句俗話叫「一白遮三醜」,是不是?但其實喜歡膚色白不只是中國人,全世界都喜歡,甚至還包括歐洲。你可能覺得歐洲是白人,他們也喜歡白嗎?而且我知道現在歐洲不都是喜歡以曬得黑黑的膚色為美嗎?其實不是的。歐洲喜歡這種古銅色的曬黑的膚色也只是近一百年以來,伴隨著中產階級所代表的生活方式的崛起,特別是女性的獨立以後才產生的審美轉變。在這之前,其實歐洲一樣,也是以膚色白為美的。為什麼?這其實背後透露出是我們人類文明當中一個重要的不同階層的符號和象徵。
因為自從人類文明誕生,開始產生階層的差別的時候,其實貴族階層由於他們不再參加野外的體力勞動,他們膚色自然開始變得白皙一點。而同時,膚色白就成為了這些權貴階層的象徵和符號,而膚色黑就成了勞動階層的象徵和符號。而這種審美的偏好一旦形成,一旦凝固下來,它們的強大有的時候超乎我們的想象,甚至你哪怕貴為國王都需要遵守和服從。
舉個例子,大家看到我們其實很熟悉的英國的伊麗莎白一世女王,大家對於這個女王的最強烈的印象應該就是她那每一次公開露面的時候塗著厚厚的鉛粉,近乎於蒼白的這樣的一個面孔。但其實大家知道嗎?伊麗莎白女王本身其實是繼承了她母親安妮博林的小麥色的膚色,但是哪怕貴為女王的伊麗莎白也依然要服從當時的文化偏好,身為貴族怎麼可以是深膚色,必須要塗上厚厚的鉛粉。而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伊麗莎白一生也深深地遭受著當時這種醋酸鉛鉛白的毒害。
當然,如果大家覺得說那可能是過去的技術條件,那現在技術進步了,現在如果我們還想白,技術上能夠實現嗎?答案是肯定可以。其實科學家早就已經搞清楚我們黑色素的形成、轉移的各種各樣的機制,同時科學家還找到了各種有效的分子,甚至發明瞭各種各樣的高精尖的儀器。我可以簡單地來說,現在的科學技術想要清除我們皮膚里的黑色素,四個字:隨心所欲。但是我們要注意,如果這些技術是拿來幫助我們治療疾病的,那沒問題,但是如果是為了審美的裹挾,那麼背後所帶來的風險,是不是還值得我們去承擔就不一定了。
如果你認為這樣的一個擔憂是個假設的命題,那麼我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數字。這是根據中國女性的一份皮膚調查報告,在中國,敏感皮膚的發生率已經高達了36%,而在這中間,21到25歲的年輕的中國女孩子敏感皮膚的發生率已經高達了47%。什麼意思?就是每兩個年輕女孩子中,有一個人的皮膚就是不健康的。
而除了這樣的敏感皮膚發生率之外,我再和大家分享一組數字。
中國現在的醫美整形的市場已經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第一。每年有2000萬次的醫美整形正在發生,而在這中間90%都是女性。而她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4歲,而在這中間,3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佔到了83%,也就是絕大多數。同時還有另外一個數字特別值得我們警醒:就是18.81%的醫美整形的消費者,她們的年齡是在19歲以下。而在所有的醫美整形的項目當中,風險最高的之一,在面部拿著手術刀去動手術的這樣的項目,在中國排名第一。
所以在這些數字的背後,我想說科技的進步到底是帶給我們什麼樣的一個結果?可能真的需要我們去好好地反思一下。因為我們知道,這些醫美手術最開始誕生出來的本質是幫助我們治病的。例如,像我們大家熟知的唇齶裂,那麼我們的醫美整形手術就是幫助這些天生有唇齶裂的殘疾兒童,能夠給他們一生,還給他們一個天使般的笑容。但是這些手術如果是被我們所謂傳統意義的文化意義上面的美所裹挾,那麼這樣的一個後果是不是應該值得我們警醒呢?
讓我們再回頭看一看我們開始提出來的那個神奇的矛盾:皮膚作為一個器官所承擔的健康之美,同時它也承擔著社會意義上面的文化之美。這二者之間的矛盾在過去從來沒有被統一過,在今天好像也沒有被統一,但是在未來它們是不是能被統一?答案也許只有在你的心裡。而且尤其對於未來,科技進步更加迅速,那麼我們手裡面到底掌握的是原子彈還是原子能,只在你我的選擇。當然,在最後,我衷心地希望咱們每個人心中還是都能夠找到那個健康美和文化美的和諧和統一,因為說到底,我們的美不應該由這個社會、由別人來定義,而應該由我們自己說了算。謝謝!